('第574章装神弄鬼,女娲的信仰遍地开!
如此想着,赵佶连忙招呼群臣,让他们一起跪迎天庭的使者。
而这所谓的天庭使者,那让人看不清面目的金甲神人,自然是慕容复冒充。
而九龙,却也不是真正神龙,而是水雾幻化出来的幻象,原理和海市蜃楼有些类似,看上去十分唬人,主要是衬托慕容复的逼格。
这个平行时空和神界联系薄弱,几乎感应不到神界的存在,却正适合慕容复光明正大的装神弄鬼,糊弄天下的君王。
这宋朝的赵佶,是个修道的道君皇帝,对长生最是渴望,而宋朝的人口,占据了人族的大多数,慕容复自然要从他先开始搞起。
赵佶率领群臣,在紫宸殿外跪下,只有少数人敢抬头看着天空。
群臣或是面露疑惑,或是惊疑不定,或是战战兢兢,表情不一。
唯有赵佶笃信道教,以为是自己功德圆满,十分得意。
“天帝座下使者轩辕氏在此,大宋天子赵佶听旨!”慕容复的声音,宛如雷霆一般振聋发聩,众人只觉得自己心神都被震慑,仿佛蝼蚁见大日,更感应到一股惊天动地的威压,令他们毛孔都战栗起来。
他们都明白,这就是天威啊!
赵佶本来略有些飘,但此刻感受到天威之后,却猛然清醒,不禁心中生出害怕。
若天庭不是因为他功德圆满,而是考察他的治国理政,那他还真不算合格,万一惹怒了上天,被天罚了怎么办?
想到这里,赵佶开始忧心忡忡,患得患失起来。
好在他当了几十年皇帝,见惯了大场面,虽然感觉天威难测,自己也有些做贼心虚的心理,毕竟还能把情绪都掩盖下去,换成一副恭恭敬敬的面容,叩拜道:“臣赵佶,恭迎天使!”
按理说,皇帝就是天子。
但这天下的皇帝,不止赵佶一个。
赵佶摸不透天帝的喜好,不敢以“儿臣”自居,便删掉了一个“儿”字,向天帝称臣。
他堂堂大宋皇帝,自称是天帝的臣子,那也不算委屈了天帝。
慕容复目视赵佶。
赵佶只觉得那金甲神人目射金光,金光扫到他身上,仿佛要把他整个人都给看透,令赵佶心中发毛,愈发不安起来。
他心道,古话说“神目如电”,如今看来,果然如此。
此事过后,自己当略微的轻徭薄赋,体恤一下百姓,为自己攒攒功德,再不可像年轻时候一样肆意妄为,搞什么石纲,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了。
“天帝诏曰:盖闻女娲氏抟土作人,炼石补苍昊,德配伏羲、神农,并称三皇。其泽被苍生,功齐造化,乃万世不祧之祖。然今世人忘本背德,绝俎豆之祀,废馨香之荐,反尊轩辕僭列三皇之位。此诚悖逆天道,欺罔先祖,其罪上干紫极!
天帝陛下明察幽微,悯女娲香火衰微,特遣轩辕神将临凡宣谕。敕人间帝王立重葺祠庙,复娲皇三皇尊位,四时享祭不绝。其能率先奉诏者,当赐九转金丹,寿齐日月;若使娲皇重享亿兆之祀,更膺玄穹之赏。倘有冥顽抗命者,则敕五雷正法,殛其形骸,碎其魂魄,永堕无间!
皇天后土,实鉴此心。檄到之日,咸使闻知。”
宏大的雷音,响彻云霄,何止是赵佶君臣一干人,便是汴梁的市民,也都听得清清楚楚,看的明明白白,自是跪地俯首,惊叹连连。
赵佶是个文化人,瞬间就听懂了慕容复起草的天帝法旨,明白是人间的凡人怠慢了女娲娘娘,引得天帝不快,天帝要人间重新祭祀女娲娘娘来着。
办好了这件事,大大有赏,长生有望。
办不好这件事,就会被狠狠的处罚。
赵佶正要接旨,却见那金甲神人一抬手,一道惊雷从天而落。
那惊雷落在地上,轰隆隆,发出地动山摇的声音,人们的脑子被震的嗡嗡的,眼前出现了一道刺目的白光,白光过后,地上被雷击出一个深坑,深坑还有焦糊的味道,焦黑的痕迹。
赵佶君臣被吓得是面无人色,只觉天威之无穷,凡人之渺小,心中生出了极大的敬畏。
那些清官越发肯定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理,那些贪官,也都和方才的赵佶一样做贼心虚,开始畏惧死后的因果报应。
“这便是天威!”慕容复高声道,“这是天帝赏赐的金丹,这是天帝撰写的《女娲娘娘救世无量功德经》《女娲娘娘补天录》《大地之母颂》等经书。能得奖赏,还是品尝天威,就全在汝一念之间了!”
慕容复说罢,天上落下一些事物。
却是一枚金丹,几卷经书。
金丹闪闪发光,丹香扑鼻。
经书都是描写女娲娘娘的事迹,歌颂女娲娘娘,赞美女娲娘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