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影帝:我谢谢你哦

关灯
护眼
第771章 战争与和平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

('华夏人,通常喜欢“三,六,九”这三个数字。

道德经有云: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
九这个数字,在佛家中被寓意为至尊无尚。

九重天……不是会所的冰火九重天那个,虽然那个也挺至尊。

九重天也就是九霄的意思。

所以华夏一般重要的日子,庆典,都会契合三六九这三个数字或者日子。

但比较奇怪的是,帝都这历史悠久之地,但凡和饭馆沾边的数字,全都是双数。

八大楼,八大堂,八大春,八大居。

全都切了“八”这个数字。

且大半“八大楼”,都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这处闹市区。

包括德远社的小剧场,也在那边。

那就得往上倒个百多年。

归根结底,还在满清头上。

八大楼的出现,大部分是在清末时期,也就是老婆子垂帘听政那阵。

这些大饭庄子,都由勤快能干的山东老板和大厨主持。

但其实,背后的投资者,都是八旗子弟!

八旗对八楼,虽没有那么严谨一一对照,但由来便是这样的。

出的菜品,很多也都是从宫里流出的,改良版的满汉全席菜品。

而之所以都集中在大栅栏,是因为满清执政后,不许汉人住在内城。

被赶走的富商们,便聚集到了前门外,使这里成了热闹所在。

爆肚这样小吃也一样。

最早是从宫里传出来的。

清代的《都门竹枝词》中有一句“爆肚油肝香灌肠”。

与八大楼的菜色一样,都是御膳出身。

在传入民间后,经过改良,加入了许多汉族常用的调料,才成了今天的样子。

而且与八大楼一样,爆肚也是双数,分为四大家。

张远娓娓道来,向一面懵逼的江志墙诉说着面前食物的由来。

江老板有两个没想到。

一没想到,这不起眼的小吃还有那么深远的渊源。

二没想到,面前这年轻人还挺博学,一道小吃都能侃侃而谈。

不过他和我说这些是做什么?

“江总,其实香江就很像八大楼所在的大栅栏地区。”

“大栅栏是因为富商被迫从内城出走,才发达起来。”

“香江能崛起,与大量富商从大陆出走也脱不开关系。”

就如和珅跌倒,嘉庆吃饱。

早期华夏一穷二白,大量财富,尤其是黄金,古玩,珠宝都被转移去了他处,间接造就了香江和宝岛的经济基础。

香江影坛的崛起,也与经济发展强相关。

就说曾经风靡亚洲,风华绝代的香江美人们。

林青霞的父亲是山东莱阳人,随军撤往宝岛。

王祖贤的父亲是安徽舒城人,早年为军统上尉,随军来到宝岛。

邱淑贞是粤省开平人。

李嘉欣的父亲是葡萄牙人,母亲是魔都人。

关之琳的父亲是辽宁沈阳人。

张敏是魔都人,小学后才去了香江。

张曼玉祖籍也是魔都。

刘嘉玲是姑苏人,还会唱评弹呢。

风华绝代的“石榴姐”苑琼丹,祖籍是辽宁营口,那里可是评书四大家的龙兴之地。

香江女星的黄金一代,其实没几个是地地道道的香江本地人,都是从全国各地因为各种原因移居过去的。

纯香江人,就是蔡少芬这种瘦瘦高高,皮肤黝黑的长相,她都算是本地极品了。

后来经过混合,成为地道香江人的那一代,也就是现在这一代。

不说别的,港姐都是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,质量正在明显快速下滑。

就上次江志墙他们带来的那三个,与蔡少芬,袁咏仪,陈法蓉,李嘉欣她们这批老港姐相比,那就根本不能比。

张远就是要告诉江老板,香江娱乐圈能雄踞一时,是天时地利人和。

而现在这三样都在离你们而去!

江志墙听出了他的话中话,眉头紧皱。

若是上个月对方说这话,他还会不满的反驳,甚至不屑。

可现在……

有了眼罩门这一劫,便的确如他所说,一切对香江影坛有利的因素,都打了大折扣。

江志墙长叹一口气。

他觉得,这小子看来是不想好好谈了。

又聊规矩,又分析说香江影坛能成功,大半是外力作用。

这就是在打压我。

想到这个,他都觉得可笑。

自己一个老江湖,正在被一位后辈年轻人打压,训话。

换以前怎么可能?

但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

他心里有数,估计这条路是行不通了,自己还得为《色·戒》找别的出路。

“好,我懂了。”说着这位拿起自己脏了的西装外套,就要起身。

“不不不,你没懂。”张远把他拦下。

“我也还没说完。”

“江老板,帝都爆肚,有四大家。”

“分别是爆肚冯,爆肚张,爆肚满,和爆肚王。”

“听名字您就知道,这是店家把姓氏冠在了招牌食物后边。”

“您还记得,咱们进这店的时候,门口挂的招牌吗?”

江志墙来时就心情复杂,没怎么注意。

但通过和筷子,勺子上,都写了店家的名字。

“金生隆……”他看了眼后,轻轻念道。

随后便轻咦一声。

这也不是刚才他说的那四大家呀?

还没带我来最正宗的店?

但其实,就像四大天王总是有五个一样。

帝都爆肚四大家也有五家,那第五家,就是金生隆。

亦或者说,金生隆才是最出名的那一家。

由此,也引出了帝都小吃界的著名案件“二冯之争”。

其实金生隆,才是真正的爆肚冯,或者说,老帝都口中的那家爆肚冯。

这店子初创于光绪年间,创始人叫冯天杰。

二代目,也就是这位的儿子继承家业,并发扬光大,在帝都一举成名。

这位儿子名叫冯金生,这便是金生隆的由来。

于是之,马连良,裘盛戎,谭富英等演艺界名流,都是这家店铺的忠实拥趸。

因为生意太好,太出名,后来企业改制,东安门市场小吃铺改成国营企业时,便由八家铺子合并,以爆肚为主,成立了金生隆爆肚店。

而另一家爆肚冯的创始人叫冯金河,店铺在门框胡同。

金少山,荀慧生,尚小云,裘盛戎,谭富英等名流便是这家的老食客。

裘盛戎和谭富英这老哥俩是真爱吃爆肚,哪家都有他们。

这家爆肚冯,也在57年合营时,被并入了同框胡同的同羲馆饭馆中。

等于两家爆肚冯都被合营了。

但金盛隆依旧在干主业,而爆肚冯则被吞并了,成了饭馆中的单一门小菜。

冯金河这门,也因此断了传承。

直到改革开放,冯家第三代冯广聚才集合了几位本家兄弟,一块恢复了爆肚冯这老字号。

并且这位非常擅长炒作和宣传。
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